INFORMATION
INFORMATION
以人為本,創造與分享
11月1日-3日,主題為“資源循環利用:從理論到創新實踐”的第五屆國際水協會資源回收會議在深圳成功舉辦,該會議由國際水協會(IWA)重點打造,是兩年一次的世界頂級會議,被譽為行業領域的“奧運會”,大會首次來到亞洲。中持股份作為重要支持單位受邀參會、共襄盛舉;并將宜興概念廠聚焦資源循環利用的過程與成果,在大會上作了報告與展示。
01 科技范兒的朋友圈
大會致力于構建開放多元的協作與交流平臺,推動學術界與產業界的深度互動。行業專家齊聚一堂,分享最新的資源循環利用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探討重大挑戰和關鍵機遇,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寶貴的智慧與經驗。
水資源回收有著悠久的歷史,但鑒于碳中和與可持續發展目標,它仍然是環境領域的一個突出課題。隨著對環境與經濟影響的認識不斷加深,出現了一個至關重要的挑戰:重新構想城市水管理在循環經濟中的作用。這需要超越傳統上對減輕污染的關注,并采取積極主動的立場,通過提取城市水中的資源來實現可持續發展。
大會主席、國際水協會杰出會士、哈工大(深圳)王愛杰教授表示,保護地球上有限的資源至關重要,資源循環利用是全球可持續發展議題的重點。在促進行業科技進步和低碳發展方面,中持與王愛杰教授團隊合作已久,研發出具有高脫氮負荷與低運行成本特征的非依賴碳源型深度脫氮技術(SADeN?),突破了低成本深度脫氮難題,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目前已獲得廣泛應用。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清華大學曲久輝院士作大會報告,闡述了區域和流域維度上的水資源、水回用、水規劃宏觀規劃和管理的系統概念。在初心為“建設一座或一批對未來有引領性的污水處理廠”的概念廠事業中,概念廠的策劃、落地、運營等全流程得到了中國概念廠專家委員會主任曲久輝院士及其他專委會委員的高瞻引領與頂層規劃;現階段,尤其在長江大保護區域,中持科技創新、方案策劃等方面亦得到了曲院士等專家的悉心指導。
美國密歇根大學Glen T. Daigger院士作大會報告,總結了本次大會的諸多亮點精華,尤其重點指出了宜興概念廠在污水處理與農業生產活動之間的物質循環的特色,是大會主題的深度實踐與落地。
以“打造技術領軍企業”為目標的中持,強化自身核心優勢的基底,廣泛連接行業內外的優質資源,不斷夯實科技實力,理論實踐結合,內外聯動、協同發展。在大會上,中持董事長張翼飛先生應邀作了題為“超越處理—宜興概念廠之洞見”的報告。
宜興概念廠持續創新踐行資源循環的理念、打造標桿示范,技術創新方面,高效處理有機廢棄物轉化為自給的能源、可替代化肥的營養土;商業模式方面,因地制宜、積極探索與當地政府、周邊農戶的商業實踐;復制推廣方面,肥城、睢縣、灌云次第落地、進展良好。同時,依托概念廠開放共享的平臺,“污水是資源,污水廠是資源工廠”的認識深入人心。此系列卓有成效的實踐,對長江流域的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對世界其他區域也具備借鑒、啟發、參考價值。
中持新概念環境發展宜興有限公司總工藝師曹業始代表維也納大學教授Helmut Kroiss、 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教授Mark van Loosdrecht、密歇根大學教授Glen T.Daigger作了題為“提高城市污水系統運行和升級改造效率的四個問題”報告。四個關注點包括:分流制管網有無外(雨)水入侵和溢流?污水廠進水濃度分析、部分污水廠有無必要進行水力擴容?污水管道中流速為何低于“自凈流速”? 分享了階段性研究成果,并針對具體場景提出了具體建議。
我們深深的懂得,科技創新成果的研發、落地、推廣,無不源自頂尖學者和產業領航者的共同探討、深度協同,源自多方的探索實踐、持續精進。躋身科技范兒十足的朋友圈,中持將不待揚鞭自奮蹄,用系統的科學實踐助推更多同頻合作落地開花。
02國際范兒的平臺加持
本次大會700余位國內外院士、頂尖研究學者以及產業領航者齊聚一堂,精選組織了10個專題論壇、5個學術工作坊、10場大會報告、35場主旨報告、27場邀請報告,60場高水平的口頭報告和172份海報展示,1000余位代表現場參會,50萬人線上參會。
本屆大會勝利閉幕,期待下屆大會的重逢相聚。
下一屆國際水協會資源回收會議將于2025年在荷蘭城市萊瓦頓(Leeuwarden)舉辦,讓我們相約荷蘭!
伴隨本屆大會的勝利閉幕,中持連接了更多前沿科技力量,更加堅定長期、持續堅持“科技向新”的發展路徑,疊加國家出臺更多利好政策,例如,近日11部門印發《甲烷排放控制行動方案》。中持將爭取更多機會參與國際會議,增強自身科技實力的同時,積極貢獻于全球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